(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全球數據處理公司迪羅基(Dealogic)發布數據顯示,受持續的高利率和美國債務上限鬧劇的影響,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并購交易總額從去年同期的1.14萬億美元降至738.2億美元,同比下降36%。
分區域看,今年二季度,美國的并購交易規模下降了30%,降至3184億美元,歐洲和亞太地區的并購交易規模分別下降了49%和24%。
不過,二季度全球并購交易總額仍高于一季度,這也讓一些人繼續看好全球并購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全球并購市場正在觸底反彈,企業要想繼續在本地以及全球競爭,必須實現有機增長。
從二季度來看,一些并購案頗具代表,值得關注。其中,開利全球計劃以超過120億歐元收購德國菲斯曼集團旗下最大的氣候解決方案公司,這次并購將使開利集團成為全球最具規模的氣候解決方案集團之一。戴姆勒卡車和豐田汽車將合并日本卡車業務,新公司將成為中重型卡車領域全球最大規模的聯盟。美國谷物貿易商邦吉同意以82億美元的股票和現金,收購其同行、瑞士礦業和貿易巨頭嘉能可旗下的維特拉,雙方合并后將形成一家規模足以與ADM、嘉吉競爭的全球糧食貿易巨頭,并可能會重塑全球糧商格局。
相對全球而言,亞太地區的并購交易表現出十足的韌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亞太地區2023年經濟增速將為4.6%,對全球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約70%。這為亞太并購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根據《2023年全球并購交易人情緒報告》,86%的亞太地區并購交易人認為未來12個月的并購活動將會增加;多數亞太地區并購交易人認為,未來12個月,增加市場份額的需求和數字化轉型將會推動他們進行并購活動。
當前,世界經濟下行壓力正進一步加大。不過,從歷史來看,經濟下行期通常也是企業開展并購的窗口期。貝恩公司曾研究近2900家企業在2008年至2009年經濟衰退期的并購活動,研究表明,在此經濟衰退期間開展并購的企業,長期表現更勝一籌,那些進行一次或多次收購交易的企業,在2007年至2017年間的復合增長率達到了5.9%,高于無收購交易的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并購交易仍面臨一些不確定性因素。例如,歐美央行加息態度強硬,勢必將增加企業融資成本。另外,隨著一系列反壟斷措施的出臺,監管機構有可能加大審查力度等。未來全球并購活動走向如何,仍有待觀察。
孫昌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