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節能降碳,你我同行”為主題,第33個全國節能宣傳周今天正式啟動。超大城市上海,人口密度高、經濟業態豐富,踐行節能降碳,靠的正是“同行”的涓滴之力。樓宇商圈的每個生活場景,都成為融入海綿城市、綠色低碳理念的實踐場域,讓生態綠色充分融入城市生產生活,夯實綠色底色、筑牢生態底盤,助力高質量發展。
從高處看向嘉里不夜城企業中心的裙樓,觸目可及一片郁郁蔥蔥,無盡夏開得正歡。
花壇中的泥土暗藏巧思——由發酵過的咖啡渣與土壤混合而成。泥土激發起大家參與低碳生活的熱情:咖啡店每天產出大量咖啡渣被全部回收利用。花草馨香中,大樓的員工們又琢磨起種植各類蔬菜,贈予部分餐飲租戶和附近環衛工人。使所有溫室氣體排放的凈產量盡可能接近于零——參與其中的良性循環,讓大樓內的每一個人對“凈零”理念的理解更深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嘉里不夜城三期,一個總建筑面積約14.1萬平方米、由3幢高樓及二層裙房組成的“大塊頭”。辦公樓與商業兼有,其中商業又以餐飲為主,無疑是用電大戶。但就是這樣的大塊頭,卻在此前獲得亞洲首個LEED零廢棄物認證,如今嘉里的這一低碳模式正在靜安區南京西路沿線的組團式辦公樓宇推廣。
節能減廢
“節能節水藏于建筑的每一處細節。”嘉里(中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副總經理黃寧介紹,比如地下停車場內,安裝紅外感應控制節能照明,后勤區域進行LED光源改造;幕墻玻璃內側安裝電動遮陽簾或隔熱膜;電梯安裝能量回收裝置,回收發電量約占耗電量的30%以上。即便是綠化花壇,也預埋有土壤濕度傳感器控制噴灌,這樣能夠實時感知土壤干燥程度,結合室外天氣情況,自動啟停噴灌設置,節約用水。
但即便是這樣高標準打造環保節能硬件設施,垃圾的產生仍不可避免。
在辦公樓,有兩個小助手:兩臺環保回收機器人。正面設有綠色和藍色兩個儲物空間,綠色空間投口為圓形,用來投放塑料瓶,藍色空間投口為橢圓形,投放廢舊電池。
通過企業中心智慧樓宇服務系統,業主可以召喚機器人上門回收塑料瓶和電池,機器人還支持稱重和記錄積分等功能,積分與商戶、商場聯動可抵扣。環保回收機器人滿倉后則會自動通知保潔人員去清理。
商場里的餐飲店鋪每天產生大量的濕垃圾,團隊專門將濕垃圾收集起來后,進行再分揀之后投入生化處理機,利用微生物分解成水,減少對環境污染。
“我們的客服人員也會向用戶進行零廢棄物的宣傳,積極推動餐飲租戶使用可降解的餐盒、紙質吸管,鼓勵用戶少用一次性物品,并以可循環使用的容器替代。”
嘉里不夜城三期還多方嘗試無紙化辦公。比如:針對企業內部員工,涉及人事使用的部分,直接通過線上系統完成;對于租戶而言,單元交付、退租、裝修審圖、各類申請、報修、賬單以及日常的公告通知,也走走“云端”,用線上系統完成;關于零廢棄物的培訓也可利用線上平臺執行。
變廢為寶
建筑垃圾一度是這里占比最大的一類垃圾,尤其是租戶內裝產生的建筑垃圾。如何把這些材料回收并進行資源化利用,減少填埋?管理團隊之前也頗費腦筋,“由于建筑及裝修垃圾物料種類復雜、硬度不一、雜質含量高,給資源化操作帶來了不確定性”。
眼下,通過駐場物管統一協調并聯系專業清運機構,項目將建筑垃圾運輸到由政府指定的第三方分揀處理廠,經處理的廢棄物可以轉化為路基材料、路面鋪裝材料、非承重砌塊磚等建筑材料,供有需要的項目使用。
“我們對可回收物進行更為細致的分類并記錄回收量,定時交予相關企業通過不同的途徑循環利用。”黃寧自豪的是,如今辦公樓不少垃圾桶、桌椅是用牛奶盒處理后制作的。保養部員工制服,則是利用回收衣物制成的可再生纖維再制而成。閑置電腦和辦公設備,也被收集有了新用途,再次體現了價值。
作者:王宛藝
編輯:范菁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