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和平公園五號門沿著步道前行,一棟兩層臨水小樓掛著“刊茶社X大隱書局”的招牌,吸引人入內一探究竟。近日,國內第一家期刊主題書店——“大隱書局·和平公園刊茶社”正式開業。專營期刊和身處開放式公園這兩大特點,在上海乃至全國均屬首創。
(相關資料圖)
大隱書局·和平公園刊茶社書店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以閱讀為主線,融“國際期刊+休閑品茗+生活美學+主題餐飲”于一體,藝術氣質和生活氣息濃郁。
書店里,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涵蓋文學、新聞、時政、藝術、設計、體育、音樂、時尚、生活、科技、文化、歷史、城市記憶、海派文化、環球旅游等30個門類的1500多種期刊,蔚為大觀,是國內收藏期刊最多的實體書店。其中,既有《收獲》《上海文學》《故事會》《小說界》《思南文學選刊》等滬上名刊,更有大量全國乃至全世界不同主題、不同受眾的刊物。其中,全球最厚的雜志《喜馬拉雅》、傳出停發紙質版消息的《國家地理》等都值得一觀,一些專業門類的期刊更是首次在國內書店亮相。
書店采用“本本可讀、本本可借、本本可訂”的模式,為讀者提供閱讀、購買、借閱的無邊界服務。在和平公園里開這家期刊主題書店,也是從讀者的閱讀需求出發的探索。在公園場景中,讀者購書的意愿未必強烈,期刊是一種適合快速翻閱的閱讀載體,適合市民游客在公園里休憩的需求。另一方面,眼下提供期刊的商業性場所的確不多,市民讀刊讀報不太方便。一家期刊主題書店,由此應運而生。
書店采取多元化、復合型經營方式,優選來自全球的近千種黑膠唱片、生活美學、創新數碼、戶外露營等文創產品,同時與在地文化深度融合,推出以“和平八景”(茗廂扶柳、和鳶宛風、花坊悅音、新港虹影、暢心漣灣、曲水玩月、竹橋花溪、楓停晚香)為主題的特色茶飲。開在公園里的書店,拉近了讀者間的距離,同時也希望這家書店回歸閱讀本質,讀者不僅在這里購買,同時愿意消磨更多時間,體驗公園空間和閱讀空間,在書香氤氳、花團錦簇、波光水影中感受閱讀之趣和生活之味。
此外,在書店的兩層樓空間里,藏著不少驚喜。從旋轉樓梯登上二樓,可以望見水景的大面積玻璃窗下的展柜里,正在展出盛鶴年《三國演義》連環畫展。低頭在展柜里細細端詳,抬頭就能在玻璃窗上讀到連環畫的介紹。如果從一樓的后樓梯登上二樓,可以邂逅難得一見的畢加索麻膠版畫展,從活動室的窗戶往外看,正是和平公園版的“莫奈花園”。往樓下看,有三個圓柱形透明空間,小圓桌環繞著白色沙發,這是刊茶社特別設計的“茶罐”空間,三五好友在此聚會,是相當愜意的環境。
除了盛鶴年《三國演義》連環畫展、畢加索麻膠版畫展,書店在開幕季還有兩個特別展覽:《新民周刊》封面故事展和《夢見夢想》數字藝術展。本月12日,書店將邀請全國100多名詩人相聚和平公園,舉辦近幾年規模最大的《星空下聽詩會》。8月前,書店已安排30余場次各類型活動,預計服務市民達25萬人次。
利用大隱書局的文化資源集成優勢,未來將打造“國際期刊的集成地、名人名家匯聚地、美好生活目的地”,全年預計舉辦百場活動,音樂市集、藝術展覽、閱讀分享、新書簽售、文藝演出、創意手作、文化沙龍等輪番上演。開業儀式上,滬上知名期刊《第一財經》《新民周刊》與大隱書局達成共建合作協議,未來將有10家國內外主流期刊在此打造記者之家、廣告沙龍、采訪中心、讀者客廳等。
虹口區和平公園去年10月重新開放,按照公園城市、“公園+”建設理念,打造“和平新八景”,疊加文化功能,進一步彰顯“公園+”,最大限度滿足市民群眾游園需求和文化消費,打造綜合性社區公園新典范。未來,虹口區將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建設綠化和文化相融合、行走和閱讀皆相宜的“和平閱讀公園”,由三棟建筑、一個中心綠地組成,規劃建筑面積6000多平方米,和平公園刊茶社是其首發項目,未來將實現親子閱讀、綜合閱讀、膠囊書房、共享自習室、藝術展覽、小型演出等綜合文化服務功能,并逐步嘗試建設24小時閱讀公園。
素材來源:@上觀新聞
編輯:大加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