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5G用戶的發展速度確實很快,發牌才四年,截至上半年中國移動就發展了7.22億,中國電信發展了2.95億,中國聯通發展了2.32億,合計全國已經有12.6億5G用戶,滲透率超過74%,再增長潛力已經越來越小了。
如果單純從網絡效益來看,5G商用后對運營商的營收拉動是遠不及3G和4G的。
一方面,沒能帶來ARPU值的增長。
盡管運營商當初定的的5G套餐比4G價格更高一些,但由于急功近利地發展,市場競爭激烈,導致價格一路下跌,戶均創造的收入隨之下降,五年前電信ARPU值50.5元,2022元降到了45.2元,中國移動從53.1降到了49元,中國聯通從45.7降到了44.3元,算是降幅最低的了。運營商靠的的是規模效益,ARPU值是營收的生命線,趨勢還會繼續下降,5G用戶發展再多恐怕對提升也無能為力。
另一方面,5G對手機流量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弱。
從工信部的數據來看,從2022年起,用戶使用流量的增長速度就大幅放緩,到了2023年上半年,幾乎可以用停滯來形容,如此趨勢下去,到明年用戶使用流量的增幅會趨于0。5G速度再快,但沒有適用于5G的應用出現,所以人們使用的還是4G時代那些APP,再加上互聯網公司采用新的壓縮技術降低視頻碼率,用戶消耗的流量自然到了天花板。
流量不漲,運營商自然賺不到更多的錢了,2023上半年三家運營商流量收入3356億元,同比增長僅0.2%,在總收入中占比降為38.6%,僅僅拉動收入增長0.1個百分點,這個3G4G時代是天壤之別,最讓人擔心的是,隨著市場競爭持續,套餐價格進一步走低,明年開始流量收入或許會陷入下降通道,成為拖累運營商業績增長的重要因素。
而被寄予厚望的5G專網方面,三大運營商也是不遺余力地在推廣,全國打造了數萬個專網的應用案例,有效提升了制造業和服務業的效率,為很多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打下了基礎,從長遠看對數字經濟的發展還是很有戰略意義的,這個必須堅持推廣。
不過就中短期對運營商的效益來看,還是不夠明顯的,畢竟通信運營業是個靠規模吃飯的行業,幾萬個5G專網主要也是停留在系統集成層面,而且客戶需求也是千差萬別,實現起來成本高收益低,還不足以給運營商帶來明顯的營收和利潤貢獻。
所以當務之急,一是進一步規范市場行為,避免運營商之間的惡性價格戰,二是推動5G特色應用的落地,不能再單純指望互聯網公司了,運營商應該積極投身應用方面的研發,可以以容易產生剛需和使用粘性的游戲方面入手,朝著元宇宙努力,唯有應用才是5G網絡價值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