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yè)怎么這么多?什么時候能寫完?”
(資料圖)
這是不是你(娃)學習的日常?
古往今來
學生對做作業(yè)這事兒的態(tài)度好像都一樣
不信?來看這份唐朝小朋友的家庭作業(yè)
01
5米長的家庭作業(yè)總算寫完了他還寫了詩求早放學
唐景龍四年(公元710年)的一天
西州(今吐魯番)高昌縣寧昌鄉(xiāng)厚風里
12歲的卜天壽同學
終于寫完了他的家庭作業(yè)
5米多長的作業(yè)卷軸上
(對,你沒看錯,就是5米多長)
共178行 每行20字左右
整齊地抄寫著
東漢經學大師鄭玄所注《論語》中的
《八佾(yì)》 《里仁》 《公冶長》三篇
以及《為政》部分
卷末還寫有《三臺詞》《千字文》
和其他詩句
其間還穿插著兩首充滿童趣的打油詩
卜天壽OS:
側書、側讀還得側眼看!
誰說這很容易啊!
(“側書”推測是一種比較復雜的書寫方式,看樣子真是比較難寫)
好不容易寫完作業(yè)
他又題詩一首
“老師老師,作業(yè)總算寫完了,
您別嫌慢啊!
明天是假日,早點放學吧!”
(著急得還寫了錯字)
原來,千百年來
學生盼望早放學的心一直沒變啊!
02
這份作業(yè)為什么這么重要
1959年至1975年間
考古工作者在吐魯番發(fā)掘出
大致為十六國至唐西州時期
多種文字的大量文書
它們被稱作“吐魯番文書”
這份帶著錯字且有些殘缺的兒童作業(yè)
(卜天壽:有錯字咋了,你咋不夸我字寫得好?)
就是其中之一
它的發(fā)現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
從文獻學的角度看
《論語·鄭玄注》在唐以后就失傳
雖然敦煌、吐魯番等地出土了不少殘本
但卜天壽的作業(yè)保存較好且最長
其中前所未見的佚文79條
為研究儒家經典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另外,“義學”指唐代民間的私塾
“義學生卜天壽”
說明在1200多年前
新疆吐魯番地區(qū)與中原地區(qū)同樣設有私塾
學習同樣的經典 書寫同樣的漢字
這足以說明
唐朝推行官學、私學力度之大
社會上科舉氛圍之濃
03
通行證、戶口登記表、契約……吐魯番文書還記錄了啥
吐魯番文書記載的內容極為豐富
幾乎涵蓋了晉唐時期
軍政、經濟、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
△寫本《唐律疏議·名例律》殘卷上有“西州都督府之印”,這是唐朝政令在新疆地區(qū)施行的實證。 新疆博物館藏
它們有的是當年使用的
公文、契約、書信、藥方、佛經
甚至是學生的作業(yè)
有些內容在史料上都沒有記載
△《長行坊支貯馬料文卷》中提到“封大夫”“岑判官”。其中,“岑判官”就是唐代著名詩人岑參,這是他的一份馬料賬單。吐魯番博物館藏
比如符、帖、牒、狀等官府文書
審理案件的對案辯辭
行旅往來的過所(通行證)
以及反映民間租佃、買賣、
雇傭、借貸活動的各種契約
記載百姓戶籍、田畝
及賦役承擔情況的手實(戶口登記表冊)等
還有大量中原地區(qū)流傳過來的
儒家經典、詩文和啟蒙讀物抄本
△《唐開元二十一年唐益謙、薛光泚、康大之請過所》案卷 新疆博物館藏
作為我國現存最早的紙質檔案之一
吐魯番文書真實記錄了晉唐時期
吐魯番盆地社會生產生活的諸多細節(jié)
是中華文化深植于新疆地區(qū)的歷史縮影
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廊道
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多文化的融會之地
目前,包括卜天壽《論語·鄭玄注》抄本在內的
209件(組)新疆精品文物
正在國家博物館
“交融匯聚——新疆精品歷史文物展”上展出
一起到現場
領略新疆歷史文化之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