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見的詞牌名有1:望江南。
2、本名《謝秋娘》,李德裕為亡妓謝秋娘作,因白居易詞中有“能不憶江南”,而改名《憶江南》,又名《夢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相關資料圖)
3、2:卜算子。
4、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等。
5、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
6、駱賓王寫詩好用數字取名,人稱“卜算子”。
7、3:采桑子。
8、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單行,取為詞。
9、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等,四十四字。
10、宋詞中又創慢詞,《采桑子慢》等,九十字。
11、唐代無此詞牌,始于晏殊。
12、4:釵頭鳳。
13、原名《擷芳詞》,相傳取自北宋政和間宮苑擷芳園之名。
14、后因陸游有“可憐孤似釵頭鳳”詞句,故名。
15、5:長相思。
16、詞牌名。
17、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
18、又名《長相思令》、《相思令》等。
19、因南朝樂府中有“上言長相思,下言夕別離”一句,故名。
20、6:丑奴兒。
21、詞牌名。
22、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稱《采桑子》,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
23、7:搗練子。
24、詞牌名。
25、以搗衣而名。
26、晚唐已有此詞調。
27、8:定風波。
28、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有“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流”一語。
29、此調取名原來有平定叛亂的意思。
30、又名《定風流》、《定風波令》等。
31、9:芳心苦。
32、原名《踏莎行》,因詞中有“紅衣脫盡芳心苦”,故名。
33、10:風入松。
34、唐僧人皎然有《風入松》歌,后取用為詞調。
35、11:八聲甘州。
36、依唐邊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韻,故名八聲。
37、12:浣溪沙。
38、又名《小庭花》。
39、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
40、減字浣溪沙。
41、詞牌名。
42、減字,唐宋曲子詞術語,一般填詞應按譜填,但詞人在聲腔字數上有伸縮自由,以求舊曲出新聲。
43、這些詞實際沒有減字,末字“些”是語氣助詞,是取用楚地方言。
44、13:浪淘沙。
45、唐代教坊曲名。
46、又名《浪淘沙令》、《過龍門》、《賣花聲》。
47、此詞最早創于唐代劉禹錫和白居易。
48、14: 漁歌子。
49、又名《漁父》。
50、唐教坊曲名,詞調由張志和創制。
51、如夢令:如夢令,詞牌名。
52、又名“憶仙姿”“宴桃源”“無夢令”等。
53、以李存勗《憶仙姿·曾宴桃源深洞》為正體,單調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疊韻。
54、另有三十三字六仄韻,三十三字四仄韻一疊韻,三十三字五平韻一疊韻,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韻一疊韻的變體。
55、代表作有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等。
56、2、憶江南:憶江南,本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
57、又名“望江南”“夢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夢游仙”“安陽好”“步虛聲”“壺山好”“望蓬萊”“江南柳”等。
58、《金奩集》入“南呂宮”。
59、原為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
60、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
61、宋人多用雙調。
62、3、生查子:生查子,詞牌名。
63、又名“相和柳”“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風月”“綠羅裙”“楚云深”“梅和柳”“晴色入青山”等。
64、原唐教坊曲,后用為詞調。
65、有雙調五體,字數有四十、四十一、四十二三種。
66、正體雙調,四十字。
67、前后段各四句,兩仄韻。
68、代表作有五代牛希濟《生查子·春山煙欲收》、北宋歐陽修《生查子·元夕》、晏幾道《生查子·關山魂夢長》等。
69、4、采桑子:采桑子,詞牌名,又名“丑奴兒令”“丑奴兒”“羅敷媚歌”“羅敷媚”等。
70、以和凝《采桑子·蝤蠐領上訶梨子》為正體,雙調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韻。
71、另有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兩平韻一疊韻;五十四字前段五句四平韻,后段五句三平韻的變體,代表作有歐陽修《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等。
72、5、菩薩蠻:菩薩蠻,本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也用作曲牌。
73、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花溪碧”“晚云烘日”等。
74、此調為雙調小令,以五七言組成,四十四字。
75、用韻兩句一換,凡四易韻,平仄遞轉,以繁音促節表現深沉而起伏的情感,歷來名作極多。
76、代表作有唐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等。
77、其他詞牌名:水調歌頭、蝶戀花、定風波、江城子、泌園春、水龍吟、雨霖鈴、浣溪沙、憶王孫、醉花陰、鷓鴣天、臨江仙十大經典詞牌名:①虞美人;②憶江南;③一剪梅;④蝶戀花;⑤鵲橋仙;⑥雨霖鈴;⑦卜算子;⑧浪淘沙;⑨青玉案;⑩浣溪沙。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